7月27和28两天,市场先生继续给面子,多笔交易被触发。27日因为有个广告,是客户几个月前就订好的,所以只是在昨晚的留言区里,简单分享了交易记录。今天先把27日下午港股16:10收盘后发的帖子拷贝过来留存(原帖有点长,截图截不全)今天早上开盘买入3%小企鹅,成交价471,资金来自1.37卖出的恒生ETF。不够一手企鹅的零碎资金还是给了分众,成交价7.56。这现金消灭速度,可比我预想的快多了。年前卖掉茅台、分众和海康的时候,我还揣摩着怎么地,也要到年底才有机会清空类现金资产。没想到市场先生超预期配合,只要半年,它就来了,它就是这么潇洒帅气滴走过来了眼看着恒生ETF还有6%了,预留的类现金数量居然成了问题,这真是超乎我想象的动作。有点亢奋。刚刚临收盘时,把支付宝里两只医药基金提请赎回了。一个是周五晚上到账,一个是下周一晚上到账。只能期盼下周二之前都不要大涨(这话会不会被扔鸡蛋啊)小企鹅加满40%,又跌成38%了。考虑到钱紧,算了,企鹅就留给隔壁王麻子了,我开启假装不在神功后面这点儿资金给阿茅和小分备起。如果价格吸引人,不排除手起刀落将美的和福寿园剁掉去支援的可能。截止今日收盘,老唐实盘2021年内收益率为-8%。还是要郑重提醒:老唐从来没有预测股价波动的能力,老唐的任何持股从当前位置再来个腰斩也不是稀奇的事情。请独立思考,并请记住,除了你之外的任何人都不会为你的资金账户负责的。切记切记
7月28日早上,分众触发设定买点7.21元,立刻以均价1.338卖出3%的恒生ETF,买入分众,买入成交均价7.248元。——这个买点提醒,对应的是55×25×70%×110%/146.78=7.21。公式列在这里了,熟悉老唐估值法的朋友,可以尝试推敲一下老唐背后的思考过程(特别提醒,包含老唐对分众周期性质变化的思考),或许提升效果比我直接说,好很多。懒得动脑的,也没关系。回头找时间我会写出我的思考过程和背后逻辑的。立刻清空剩余3%恒生ETF,成交均价1.317元。然后全部买入茅台——连不足一手的零头都没浪费,从家用里挪了点,硬是凑够用光,舒服了——成交均价1691.67元。至此,消停了,子弹打完了。再跌也只能等下周一和周二(医药基金赎回款到账)才可能有动静。然而一定要提醒的是:老唐水平相当一般,从来没有预测股价涨跌的能力。对于茅台的计划,是早在卖出茅台后就设计好的,只等市场先生自己撞过来。老唐是待在自己的地盘里记录自己的交易,分享自己的思考。历来坚持提醒我的任何持股都有腰斩风险,从未建议任何人跟随我买卖。所以抄作业是你的选择,免费抄作业理应是你占老唐便宜。你感恩,我坦然收着。你假装不在,我也毫不在意。然而,既然是你的选择,盈利是你的眼光,亏损也请自己承受,不要跑来书房口吐污秽,暴晒自己的巨婴本色。谢谢截止7月28日收盘,年内收益-7%(四舍五入)
自2014年公开实盘至今,年度收益率分别为62%,13%,23%,62%,-18%,52%,66%,-7%。意味着2014年元旦的1元,变成今天的7.02元,按照7.58年折算,年化收益率为29%——老唐实盘年度收益率,按基金净值法和实际收益率孰低取值,均不含新股收益。
今天清仓了两只个股,美的集团和恒生ETF。
其中美的集团,是今年6月21日73.34买入1%,7月26日64.5买入2%(汗,前天买的,妥妥的付费一夜情),平均买入位置67.45元。今日卖出价格62元,亏损幅度8.1%,给账户总值造成3%×8.1%≈0.24%的亏损。这是茅台到价后,面临没有资金窘况时的被迫选择,没有什么值得总结的(如果不买它,放在恒生ETF里也不少亏),就是一笔被迫卖出的失败尝试。原因嘛,茅台会跌这么“多”,老唐预想过。但确实没想到,会跌的这么“快”春节前2.7万亿~3.3万亿之间卖出茅台,以及同期卖出分众和海康后,我陆续将卖出资金换成了恒生ETF,最低买入价1.447元,最高买入价1.57元,平均买入价1.516元。后期只要有目标股票到价,立刻就卖出恒生ETF,完全不看价格的。今天统计了卖出,最高卖出价格1.53元,最低卖出价格1.317元,综合卖出价格1.432元,整体亏损5.54%。虽然整体幅度只有5.54%,但由于持有比例大(最高时占比42%),亏损金额也相当巨大,占到老唐实盘净值的2.5%左右。你要是当时卖出茅台、分众、海康后,持有现金或者货币基金,多好?为什么预计短期就要动用的资金,还要去持有波动巨大的恒生指数基金呢?你看,跌了吧,亏了那么多,斩起来不心痛吗?……
挺好一个投资理念问题。
咱们留个作业吧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刻思考一下这个问题,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思考,然后写出你的观点和看法来。
比如你是老唐,卖出茅台、分众、海康后的资金会怎么处理,为什么?作业还是老规矩,请将链接留在本周六第三篇文章留言区。入选作业,奖品还是三选一:①加老唐私人微信好友;②加入书房后院;③老唐三件套签名书,顺丰包邮+送定制版书签。提示:我的个人看法,这笔决策是正确的,是一笔结果小错的正确决策。欢迎你推翻它,有理有据的反面观点,加分另外,还有一个月经问题,月月答,月月有人问,今天买入茅台后,必然又再次被触发。不如我预回答了吧。问题就是:为什么明明没有到理想买点,你就开始买入了?目标企业在合理估值之下,买点之上,谈不上对错,买不买都对,更多的是一种个性化的决策。
因为老唐估值法下的“合理估值”,是将该企业三年后「可能」还会有的继续增长,与现金不会增长、但收益「100%确定」做了模糊的抵消。
所以合理估值企业股权,与现金之间的选择,更多地是你对企业增长确定性的认知。确定性越高的企业,越偏向于合理之下就买。确定性越低的企业,越偏向于等到买点再下手。
同时,它也取决于你个人对波动的承受力。你是更倾向于对波动无感、更在意最终的收益率?还是更倾向于宁愿收益低点,也不想承受大幅波动?
如果是前者,偏向于合理就买。如果是后者,就偏向于等到买点。
因此,这个区间的决策,非常个性化,没法抄作业。但无所谓对错,都是有利有弊,不存在某个完美的策略。
关键是想明白自己所做决策的依据及利弊,并坦然接受结果。
偏向于合理之下买入的,可能在理想买点到来时,手中已经没钱了,只能呆看。但换来的,是可能逮住企业合理估值位置就被追捧,然后一直被业绩推着走的利润。坚持非买点不买的,利弊刚好反过来。
所以,其实都对,都是可以赚钱的。要克服的是,一旦后来市场走势和自己选择不同,就开始后悔和反思,甚至惊慌失措。
比如原本认为自己对波动无感,目标是高收益,然后合理之下就买了。结果股价真从合理跌到低估(相当正常、相当常见的波动),区间你又后悔莫及,忐忑不安,最终吓的半死,割肉割到怀疑人生。这就属于没想明白。
那么,具体到我自己,是怎么做的呢? 我对波动基本无感,更偏向于合理之下就开始买入,买点位置肯定是要出清现金的。
虽然当年的合理估值之下就可以买入,但你买入的2.25万亿,2.1万亿,是以2022年预计业绩700~750亿为基础的,这明显不对。按照你的体系,此时最多也只能按照2021年的预计业绩,然后按照过了半年上浮10%来计算合理估值呀!